编程开源技术交流,分享技术与知识

网站首页 > 开源技术 正文

iPad还能这样玩之网络运维(ipad的网络)

wxchong 2024-10-21 12:59:06 开源技术 15 ℃ 0 评论

前言

自从买了iPad,一直用来记笔记,学网课,通过分屏功能,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,对我来说非常适合。笔者的工作离不开SSH,之前一直使用iTerm2来管理我的服务器。但有了iPad后,每天开始背着两台电子设备上下班,增加了我腰部的负担,对于已婚人士来说,长期以往,很有可能影响生活的和谐。能不能只带上iPad来拯救我的老腰呢?要完成这个任务,在iPad上必须找到合适的SSH解决方案。经过笔者一番找寻、测试,有了本文。

应用场景

  • 重度使用SSH做服务器运维

最好有的配件

一块蓝牙键盘,用虚拟按键敲大量命令,效率较低。

备选软件

  • prompt 2
  • 价格:98元
  • 支付方式:一次买断
  • 评分:4.8(app store)
  • 主要特性:
  • 只能在iOS设备上使用(不包括mac);
  • 支持telnet和ssh两种方式,ssh支持密码和密钥登录;
  • 支持登录后执行自定义命令功能;
  • 有自己的云同步系统,配置可以跨iOS设备同步
  • 暂时不支持iCloud
  • 支持预定义命令片段功能(官方称作CHIP),将常用的命令组合放在CHIP里,支持多个CHIP,点击直接执行,方便简洁。
  • 支持SFTP功能
  • 支持蓝牙键盘输入
  • 我的评价:价格稍贵,只能在iOS设备上使用,mac电脑暂时没有解决方案。如果将iOS当作主力SSH工具,可以考虑入手。
  • webssh essential/pro
  • 价格:免费/30
  • 支付方式:一次买断
  • 评分:4.8/4.9(app store)
  • 主要特性:
  • 只能在iOS设备上使用;
  • 只支持ssh协议,支持密码和密钥登录;
  • 支持登录后执行自定义命令功能;
  • 没有云同步功能
  • 暂不支持iCloud
  • 支持预定义命令片段功能
  • 支持SFTP功能
  • 支持蓝牙键盘输入
  • 我的评价:有免费版,和收费版区别相比,植入了广告,并且频繁全屏显示,较为讨厌。收费版价格不算贵,虽然不支持telnet,但有折衷方案。软件界面简洁,功能简单易用,符合我的使用习惯,简单即美。如果只是临时使用,建议下载免费版。如果当成主力SSH工具,建议入手pro版。
  • Termius
  • 价格:免费
  • 支付方式:订阅制(68rmb/月,418/年)
  • 评分:4.9(app store)
  • 主要特性:
  • 支持全平台使用(ios/mac/windows)
  • 配置云同步,仅限订阅用户
  • 支持telnet/ssh/mosh
  • 支持端口转发(port forwarding)
  • 支持蓝牙键盘输入
  • 其他功能仅限订阅用户使用
  • 我的评价:免费用户仅能使用最基本的telnet/ssh/mosh功能,如果只是临时使用,不失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。订阅制的价格较贵,为了配置云同步等功能需要每月缴费。

实际体验

选择一款合适的SSH工具,就可以在iPad上开始干活了。在坚持只携带iPad上班几天后,我将自己的使用感受做一个分享。

我使用webssh作为SSH连接管理工具,我管理的服务器都需要通过堡垒机跳转登录,堡垒机需要通过密钥登录。这些通过webssh都可以轻松完成。

webssh提供了类似secureCRT的登录脚本功能,可以在成功登陆服务器后执行指定命令。

  • Use only on this connection:标识该条命令只在当前配置生效。
  • Run at connection startup:在登录服务器后执行自定义命令。

在“命令”输入框,输入你想执行的命令,点击保存即可。

在使用过程中,通过蓝牙键盘+webssh配合基本可以满足日常运维需求。但是复制粘贴稍有不便,因为不支持鼠标,只能靠触摸完成操作。另外一个不方便的地方是苹果配套键盘没有ESC键,不知道是不是和它有仇,只能通过触摸虚拟按键实现ESC功能。在我看来,用iPad来作运维是可以的,用它来远程连接各种支持ssh的设备没有任何问题,但iPad有自己的局限性,它只能作为电脑的有益补充。 如果你经常进出机房,我的建议还是老实用笔记本,毕竟iPad的接口实在有限,让你接console线连接网络设备,iPad是没折的。iPad的优势是轻薄,说实话,我把ipad放背包里,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。这是我只背iPad上班一周后的实际体验。

我的结论

我的iPad上没有安装任何娱乐化的软件,最开始1个月只用来看网课记学习笔记,在逐渐熟悉iOS软件生态圈后,将自己的一部分运维工作也搬到了iPad上。它能够成为笔记本的有益补充和延伸,但目前他并没有办法替代传统笔记本,主要的问题还是前面讨论过的接口过少问题和不支持鼠标两个问题。笔记本和ipad两者可以相辅相承,但从运维角度来讲,主角还是笔记本。

Tags:

本文暂时没有评论,来添加一个吧(●'◡'●)

欢迎 发表评论:

最近发表
标签列表